刘翔是我们喜欢的体育明星,是中国田径运动的骄傲。但因为举国上下的“金牌情结”——似乎体育运动的终极目标就是夺金牌,刘翔不幸成为其牺牲品。“金牌情结”与“胜则为王、败则为寇”的传统观念似有关联,只要拿到金牌回来,不但奖钱奖房,各种名誉也接踵而来。像这次羽毛球消极比赛被罚,本来很可能回国后追究教练领队的责任,但后来羽毛球队夺得5枚金牌,就只见金牌的光芒而不见其它了。“金牌情结”不仅存在于体育总局官员们的头脑中,也普及到了媒体记者和广大民众的头脑中。刘翔2004年夺得奥运金牌后,大家就期待他2008、2012年,至少再得两枚奥运金牌。为此刘翔感受到巨大的压力,以致后来连他自己也迷上了“金牌情结”,在连续两届奥运因伤退赛之后,居然说还将参加2016奥运。听了这话我真有点为刘翔伤感,2016刘翔已是30好几的高龄选手,还要带伤上阵,金牌真有那么大魅力吗?你看人家菲尔普斯多潇洒,2012奥运得到2枚金牌,比起之前的8枚已经实力大减,他本人也明智地看到了这点而急流勇退,宣布从此退役,而他比刘翔还小2岁。我对菲尔普斯充满敬意,不只是因为他的总数16枚奥运金牌,更是因为他急流勇退的潇洒。我也真心希望看到刘翔伤好后发挥自己的优势,带动全国的年轻人来参与体育运动,而不是自己在赛场上为了金牌而痛苦挣扎。
评论